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中医典籍库 >> 诊法

"诊法"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280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多眠不眠(《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9
标签:

摘要:多眠不眠《灵枢》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三锡曰:今[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55次
肠风脏毒(《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7
标签:

摘要:肠风脏毒俗以大便下血,为肠风。许学士谓:下血色鲜者,肠风也。血浊而色黯者,脏毒也。肛门射如血线者,脉痔也。然肠风挟湿者,亦下如豆汁,及紫黑瘀血,不必尽鲜,正当以久暂为别尔。然要之皆俗名,世医编医书者,或[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94次
脱肛(《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7
标签:

摘要:脱肛《难经》曰:肛门重十二两,广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俞子木曰:气血虚而热,则脱。作劳多欲之人,病此,产后、泻痢后,有此,悉属气虚下陷,补以升之。[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11次
交肠(《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6
标签:

摘要:交肠大小便易位而出是也,乃脏乱所致。俞子木曰:大小便易位而出,是名交肠。或因醉饱,或因大怒,遂使脏气乖乱不循常道。法当宣吐以开提其气,使阑门清利,得复泌别之职则愈矣。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96次
关格(《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5
标签:

摘要:关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关者,甚热之气;格者,甚寒之气。寒在胸中,遏绝不行,热在下焦闭塞不便。《难经》曰: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839次
疠风(《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40
标签:

摘要:疠风 谷云:太寐属,即癞也。三锡曰:人受乖厉之气,而成眉落皮癞。亦有疮疡后不守禁忌,酗酒厚味,热极生风者,是虚为本,而血热是标也。《内经》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10次
痹(《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12
标签:

摘要:痹三锡曰:四肢肌肉不为我用,似遍枯而多痛着,与痛风相类者,痹也。分虚实标本治。俞子木曰: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正气为邪气所闭,则痹而不仁。《灵枢经》曰:病人一臂不遂,时复移于一臂者,痹也,非风也。《要略[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781次
黄疸(《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12
标签:

摘要:黄疸三锡曰:黄疸属湿热,是固然矣。其原必起于脾虚,不能运化,转输不及,浊气拂郁而然。乃脾是为本,而湿热是标也,治分缓急。《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又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夫黄疸之病,肌肉必虚肿而[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68次
痓病(《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09
标签:

摘要:痓病身如角弓,强直而不柔和,是也,亦作痉。阳痉即刚痓,阴痉即柔痓。无汗为刚痓,有汗为柔痓。仲景曰:病身热足寒,颈项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头面摇,卒口禁,背反张者,痓也。《千金方》曰:太阳中风,重[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900次
五癎(《病机部》)
词条创建者:yyz1944创建时间:12-04 19:07
标签:

摘要:《袖珍》论五癎属五脏,马癎作马嘶者,应乎心;牛癎作牛吼者,应乎脾;鸡癎作鸡鸣者,应乎肝;猪癎作猪叫者,应乎肾;羊癎作羊声者,应乎肺。然此论似凿。大抵涎潮则吐沫,肝家风热盛则搐搦,皆痰生热,热生风也,审虚[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649次

诊法

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一(《脉理会参》)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十种》序二(《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内容提要(《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序(《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上·四脉统领》(《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中·二十八脉详辨》(《脉理会参》)
《脉理会参卷下·脉法备录》(《脉理会参》)
脉理集要
脉学类编
《四言举要类编》自序(《脉学类编》)
参考诸书目(《脉学类编》)
脉学类编
脉粹
校勘记(《脉粹》)
序(《脉粹》)
跋(《脉粹》)
正文(《脉粹》)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抄本)(《脉粹》)
濒湖脉学
痘疹心法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卷之二十一
卷之二十二
卷之二十三
后记
月王药诊
内容提要 前言(《月王药诊》)
卷一(《月王药诊》)
卷二(《月王药诊》)
卷三(《月王药诊》)
卷四(《月王药诊》)
卷五(《月王药诊》)
卷六(《月王药诊》)
卷七(《月王药诊》)
卷八(《月王药诊》)
卷九(《月王药诊》)
后记(《月王药诊》)
译后记(《月王药诊》)
附录 本书所用动、植、矿物药汉文拉丁文名称对照(《月王药诊》)
四诊法
四诊法序(《四诊法》)
脉法(《四诊法》)
脏腑部位(《四诊法》)
诸经不行三部辨(《四诊法》)
十二经脉起止(《四诊法》)
独取寸口(《四诊法》)
三部九候(《四诊法》)
脉形(《四诊法》)
妇人脉(《四诊法》)
四时平脉(《四诊法》)
五脏平脉(《四诊法》)
脉贵有神(《四诊法》)
脉要(《四诊法》)
脉象相类(《四诊法》)
形病相应(《四诊法》)
脉病(《四诊法》)
杂病生死脉(《四诊法》)
诸杂病生死歌(《四诊法》)
脉异(《四诊法》)
危脉(《四诊法》)
太冲尺脉 附冲阳(《四诊法》)
括曰(《四诊法》)
脾胃脉(《四诊法》)
小儿(《四诊法》)
反关脉(《四诊法》)
太素脉伪(《四诊法》)
脏腑部分(《四诊法》)
五官(《四诊法》)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脏腑肢节见于面部之图(《四诊法》)
望色(《四诊法》)
色脉(《四诊法》)
形诊(《四诊法》)
死症(《四诊法》)
诈病(《四诊法》)
声诊(《四诊法》)
问(《四诊法》)
辨舌(《四诊法》)
病机部
卷上序(《病机部》)
气病(《病机部》)
血病(《病机部》)
脾胃(《病机部》)
内伤(《病机部》)
诸虚损(《病机部》)
劳瘵(《病机部》)
发热(《病机部》)
恶寒(《病机部》)
饮食(《病机部》)
痰(《病机部》)
咳嗽(《病机部》)
哮喘(《病机部》)
诸郁(《病机部》)
霍乱转筋(《病机部》)
呕吐哕恶心(《病机部》)
痞满(《病机部》)
噎膈(《病机部》)
吞酸吐酸(《病机部》)
嘈杂嗳气(《病机部》)
肿胀(《病机部》)
胀论(《病机部》)
水肿(《病机部》)
眩晕(《病机部》)
头痛(《病机部》)
胃脘痛(《病机部》)
腹痛(《病机部》)
胁痛(《病机部》)
腰痛(《病机部》)
脚气(《病机部》)
痛风(《病机部》)
痿病(《病机部》)
二厥(《病机部》)
遗尿不禁(《病机部》)
便浊遗精(《病机部》)
淋闭(《病机部》)
消渴(《病机部》)
秘结(《病机部》)
疝气(《病机部》)
耳病(《病机部》)
目病(《病机部》)
口病(《病机部》)
鼻病(《病机部》)
齿病(《病机部》)
咽喉(《病机部》)
卷下序(《病机部》)
真中风(《病机部》)
火(《病机部》)
暑(《病机部》)
湿(《病机部》)
燥(《病机部》)
寒(《病机部》)
疟(《病机部》)
痢疾(《病机部》)
积聚痃癖癥瘕(《病机部》)
惊悸怔忡健忘(《病机部》)
诸汗 (《病机部》)
癫狂(《病机部》)
五癎(《病机部》)
痓病(《病机部》)
黄疸(《病机部》)
痹(《病机部》)
疠风(《病机部》)
关格(《病机部》)
交肠(《病机部》)
脱肛(《病机部》)
肠风脏毒(《病机部》)
多眠不眠(《病机部》)
循衣摸床(《病机部》)
喜笑不休(《病机部》)
怒(《病机部》)
烦躁(《病机部》)
前阴(《病机部》)
妇人月经(《病机部》)
带下(《病机部》)
胎前(《病机部》)
产后(《病机部》)
小儿(《病机部》)
痘疹(《病机部》)
治法汇
治法汇一卷
治法汇二卷
治法汇三卷
治法汇四卷
治法汇五卷
治法汇六卷
治法汇七卷
治法汇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