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词条编辑实验
中医药杏林园数据库>> 百科分类 >> 针灸经穴库 >> 针灸技术

"针灸技术" 分类下的词条该分类下有703个词条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针尖刺达骨节时之处置《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5
标签:

摘要:在刺针时,觉针尖刺达骨节时,宜急速提起二三分或提至皮下,转其他方向而入;否则刺伤骨膜,有发生炎症之危险,行针时不可不注意。如出针后骨节处觉有微痛,应用热水毛巾敷之。[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70次
出针后皮肤变色及高肿之处置《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4
标签:

摘要:出针之后,时有小红赤点在针孔部位被发现,或皮肤呈青色而高肿,患者感觉酸楚不舒,此为微血管被针刺后之出血现象,一为略粗之静脉血管受刺激而发生血管痉挛之现象,在10余小时后,自然平复。但欲促使其速愈时,可予[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67次
出针后后遗感觉之处置与防止《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3
标签:

摘要:通常针刺之中,发生酸、胀感应,即第六节“刺针之感通作用”,出针后立即消失。然有时依旧酸痛,持续一二日始失者,此谓之后遗感觉。由于医者手法过重,予以极强之刺激后,未待其酸胀减轻而即行出针之故;或在施术中强[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43次
折针之处置《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2
标签:

摘要:针丝坚韧,本来不易折断,偶或有之,必针丝已有伤痕,医者疏忽而未检出,患者复不守医戒而移动体位;或医者用强刺激时,患者之肌肉突起痉挛强直,遂致针折于内。此时医者态度宜镇静,告病家保持原来体位不要稍移。如折[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42次
出针困难之处置《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1
标签:

摘要:施行针治时,每有发生出针困难之事。其理由不外三点: 一为体位移动,致针丝屈曲;二为针身有伤蚀痕,肌纤维嵌入伤痕中;三为运动神经突然兴奋,引起肌肉痉挛,吸住针身。欲解决出针困难,必先分别其原因,再予以适宜[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34次
晕针之处置《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6:00
标签:

摘要:神经质、腺病质之患者或身体衰弱者,在下针时,往往因神经受刺激而起剧烈反射,发生急性脑缺血,名曰晕针(休克),危险殊甚;尤以腺病质之患者,发生晕针更严重。故下针前后,应予特别注意。第七节中已经详述,请参看[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1323次
出针之手技《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5:59
标签:

摘要:古法出针有补泻二法之区别: 泻则摇大其孔,补则疾闭其孔。今则不复分别,不论何种手法,出针时,必须将针做轻缓之捻动,徐徐退出,而在针孔处以消毒棉花盖上,略揉数转。绝对不许将针一抽而出,否则有遗感觉之发生,[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79次
一般应用之新针法《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5:58
标签:

摘要:(一) 单刺术单刺术系刺达肌层间,立即将针拔出,是属于极轻微之刺激。此法应用于小儿及无受针经验,或身体极度衰弱者。(二) 旋捻术旋捻术是在针刺入过程中,或刺入后,或拔出之际,右手之拇指、示指,将针左右捻[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863次
进针后之手技《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5:57
标签:

摘要:进针后,即操作主要之捻运手法。手法古今不同,就古法言,目的在于补泻;以新理论,则为抑制与兴奋。如何谓之补,如何谓之泻,古今各家所说不一致。至元明时期,手法名目更多,但皆属粗针浅刺,今之细针,不能效仿其法[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823次
进针时之程序《承淡安中国针灸学》
词条创建者:惠惠会回首创建时间:07-21 15:56
标签:

摘要:进针之时,其先决条件为消毒,于本章第七节已详言之。刺针之实施程序有三。(一) 爪切针灸医生进针,必先在穴位上按摸,或在骨隙,或在腱侧,或在肌肉间,寻取进针点。穴位既确,以爪掐一横纹或十字纹,即以爪甲掐定[阅读全文:]

编辑:1次| 浏览:799次